当前位置:首页 > 代表工作 > 代表风采

李杨:深耕企业20载,以实际行动诠释工匠精神

发布日期:2024-05-22 09:32信息来源:湾沚区人大责任编辑:梁家伦浏览量:

全国人大代表李杨,德力西电气(芜湖)有限公司行政经理、工会主席、党支部纪检委员。2004年荣获“全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操作能手”荣誉称号;2013年荣获芜湖县“金牌工人”称号;2015年荣获“芜湖市首席技师”称号;2016年荣获“安徽省技能大奖”荣誉称号;2017年被评为“安徽省劳动模范”;2023年1月,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强化学习、夯实基础,全面提升业务能力

2000年8月,18岁的李杨只身一人从芜湖来到浙江温州德力西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天,她被安排跟在老员工后面学习,她从未接触过电器生产行业,更别说是装配电器了,虽然环境、工作、同事都是陌生的,但她丝毫没有胆怯,而是静下心来认真学习,仅半天就完成了200多只产品试装任务,要知道当时的老员工一天也就能装300只。

同年12月,李杨被调到了外贸厂电校室,主要负责产品的校验和调试。那时侯,产品电校工作不但是个技术活,还是“纯手工打造”,每一只产品都要靠手工一个一个摸索调试。电校工作好比是“土灶炖老母鸡”,得“小火慢炖”,火大了,鸡虽然能熟,但汤不鲜。“现在这个社会竞争很激烈,你不努力就会被淘汰。”李杨牢牢记住了车间主任这句话,时刻告诫自己提升产品质量要专心,不能光凭速度,只有努力才不会被淘汰。渐渐地,李杨对电校工作越来越熟练,校验产品的质量稳定率也逐渐位列班组前茅。

由于表现突出,2001年12月,李杨被推荐调到了装配巡检岗位。她深知,细节决定产品的质量,于是她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工作上,不断提高检验技能和业务水平,挤出时间到各环节学习,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公司举办的培训,全面掌握分厂所有产品从零部件到成品的检验方法及质量控制指标,为后续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刻苦钻研、注重细节,创新实践提质增效

李杨善于在寻找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对每一项产品质量技术难题、工艺瓶颈都细心琢磨,通过创新加以解决。

刚担任检验员没多久,她发现135K小型断路器双金角度的调整直接影响产品电校合格率,而图纸上又未规定一个明确的双金角度的调整尺寸,员工在装配时全凭感觉在调,而检验员在检验时也只能根据经验判断。有一次,李杨在巡检中向一位员工指出装配中双金角度偏差太大要求返工,那位员工反问她:“这本来就没有一定的标准,凭什么你说合格就合格,你说不合格就不合格,你的判断标准是什么?”遭到这样的质疑,李杨并没有生气,而是利用休息时间,连续一周通过对60多只产品的反复试验摸索分析,终于确定了双金产品的最佳定位点。确定标准后,她又亲手装配了200只产品分发给电校的员工进行调试,员工一致反映电校合格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李杨还向日本合作商的技术部门建议改进产品结构,在断路器壳体上增加刻度线,这一建议很快得到对方认可并被采纳,产品的一次性合格率一下就上升为96%。日本合作商代表对李杨大加赞赏,“我们公司研发人员都没想到的问题,被这个中国的小姑娘想到了”。2005年第三、四季度,德力西公司供应日方产品验收合格率达100%,受到日本河村株式会社的认可和表彰,并派专人到中国给李杨颁奖。

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发展团队共同创新

李杨不断进取,完善自己,2004年10月获得了浙江省乐清市劳动局破格颁发的乐清市第一张《高级检验工》证书,2010年通过笔试和多名专家的面试,取得了中级技师资格证书。她从产品装配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提出的多条合理化建议都被公司采纳,这些建议不仅为公司创造了经济效益还为她打开了创新的发展思路,也将李杨个人的发展和企业的发展融入到了一起。

“刻苦钻研、肯动脑筋攻克难题”成为了李杨的代名词,公司新开发的CDB7-2系列产品,在首次小批量生产中瞬时合格率偏低。她经过反复研究后发现,因操作不灵活、线圈与支架短路造成不合格的占80%。接到李杨反映的情况后,质检部门及时采取了改进措施,使瞬时合格率由原来的75%上升为98%。

2005年3月,李杨被提拔为外贸厂质检科长,全面负责质量控制及质量管理工作。此后,李杨便将工作重心放在协调创新上,她不但带领员工多次实施小改革小创新,还引导员工开展群众性QC小组活动,参加改进并负责编写发表QC成果,多次荣获国家及省市级荣誉。

回归家乡、再创辉煌,贡献力量建设家乡

得知公司要在家乡芜湖建厂时,她第一个向公司提交了调动申请,终于在2013年1月初被调到了德力西电气(芜湖)有限公司,从事质量管理工作。当时在芜湖公司开发的新产品SWIFT小型断路器正在试生产阶段,生产过程中发现20%左右多极产品之间铆合缝隙大于标准规定的0.2mm,项目因此而停滞,公司高层要求在1周之内必须解决。时间紧,任务重,就连研发人员也一时找不出解决方案。作为项目组成员之一的李杨,带领团队一起不分昼夜奋战3天,反复摸索,不断试验,最终提出将其中的一根单极铆钉更改为多极铆钉的方案,彻底解决了这一问题,确保了项目的顺利上市,也为芜湖公司现今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2015年,李杨又调到运营工艺部负责精益生产管理,主要负责DPS推行工作,通过优秀项目评比,合理化建议奖励等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在李杨的带动下,员工积极参与“党旗下的微创新”活动,上报创新项目87项,14个创新项目获奖,年收集6000余条可实施建议,引导员工开展CI改善项目200余项,每年为公司节约费用600余万元。

立足本职、积极履职,建言献策助力发展

2023年,李杨当选全国人大代表,“作为一名基层人大代表,我有责任和义务把群众的心声和希望带到全国人代会上”,李杨说到。当选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以来,李杨立足本职工作,倾听员工心声,组织并参与了大量的公益活动,然后再把工作所思、公益所见转化为一件件建议。她把目光聚焦在民生关切的领域,精心打磨了多件涉及物业管理、交通出行、退休养老等方面的建议。

物业服务管理既是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又是“民生大事”。经过走访调研,征集各方面的意见建议,李杨发现一些物业管理方面的共性问题,比如物业公司管理水平不高、服务意识不强、法律意识淡薄等。因此,李杨建议对物业管理条例进行新一轮修订,封堵实操漏洞。“现行物业管理条例已经实施多年,一些内容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业主需求和社会发展。为了让‘花钱买服务’的广大业主享有应有的合法权益,我建议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对物业管理条例进行新一轮修订。”李杨认为,有必要从法律层面扭转物业管理企业相对强势、业委会运行监督难、业主维权难等现象,为物业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法律指导。李杨建议,要进一步推动业委会专业化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业委会引入工程查验、招投标代理、律师咨询等具有专业背景的第三方服务机构参与日常管理,缓解业委会成员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足。要强化物业服务行业监管,对侵害业主人身财产权利、阻碍干涉业主委员会选举等严重违法行为,考虑一票否决。要进一步规范物业服务收费机制,按照“公正合理、质价相符”的原则,确定物业服务等级和收费指导标准,并加强对物业服务企业的契约约束,在一个合同周期内不得中途涨价,以避免物业服务企业低价中标后再“坐地起价”。李杨的这一建议道出了人民群众的心声,在网络上的浏览量达到两千多万,多人转发,广大网友纷纷称赞这是人民的好代表!

代表履职尽责还有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将两会的声音传达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她每次开会回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进生产车间,给一线的员工传达两会声音:“总书记在江苏代表团讲话时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或放弃传统企业,而是要通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来促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让我们传统企业很受鼓舞”;“作为一名民营企业生产车间的员工能够走进人民大会堂,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共商国是,这是我以前做梦也不敢想的;而我从生产车间走进人民大会堂就是最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最佳的体现”。

李杨说到: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我会想方设法收集群众声音,为人民发声,尽到一名代表的责任!(刘玉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