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良种繁育到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他躬耕沃野度春秋;一入“农”门终身为农,几十年如一日,他不忘初心写答卷。他就是芜湖市湾沚区十八届人大代表、红杨镇周桥村科技特派员、“安徽省粮食生产先进个人拟表扬对象”陶益宝。
担当作为 做种质资源的守护者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在“一粒种子”上下功夫,是安全工程,更是事关14亿中国人“饭碗”的民生工程。每年春、秋供种季节,他认真审核品种生产经营备案材料,通过种业大数据系统将标签不规范品种备案及时驳回,从源头上净化了种子市场经营环境。开展联合执法行动,累计抽查各类农作物品种400多个,加班加点对种子质量进行全面检测,并实施田间同步种植鉴定,有效阻止不合格种子流入田间地头,筑牢种子安全防线,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行动中,带领同事们走村入户,广泛搜集古老的地方品种和野生种质资源,共征集各类农作物种质资源43份,其中输入国家种质资源库29份,夯实了国家种源安全根基。收集的优异种质资源红杨镇“西河生姜”通过了安徽省园艺学会园艺作物品种认定委员会的认定,被评为芜湖市十大优异种质资源,2023年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已在乡村产业振兴中绽放光彩。
精挑细选 做品种示范的排头兵
长期从事良种繁育和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先后开展了甘薯地除草剂的筛选试验和丘陵薄地鲜食甘薯品种引种试验工作,筛选出烟薯25、广薯87、心香、浙薯13等优质鲜食甘薯品种,丰富了“湾沚山芋”的品种类型,提升了“湾沚山芋”的食味品质。20多年前引进推广的嘉兴8号至今仍为芜湖市早稻当家品种。近5年来承担省级水稻新品种展示示范、芜湖市优质稻品种筛选等试验18组,引进各类新品种200多个,筛选出荃两优丝苗、徽两优898、欣两优2172、荃优607、望两优018等高产、优质、多抗水稻新品种,并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连续多年被评选为芜湖市水稻主推品种,累计推广面积20万亩以上。引进的桃优香占、美香占2号、粤香430、佳优长晶、宁香粳9号等优质香稻品种,多次被芜湖市农业农村局确定为“芜湖大米”推介品种,粮食加工企业订单加价收购,累计推广面积达6万亩,有力促进了粮食生产和“芜湖大米”品牌振兴,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赋能添智 做科技兴农的特派员
作为区级科技特派员,2年来开展科技服务48次,悉心指导科技示范户选用良种,落实配方施肥和绿色防控等高质高效栽培技术,举办各类科技培训9场次。分别在红杨镇周桥村和三胜村示范推广的“早熟早稻+优质香稻”“烟草+早熟香稻”栽培模式较传统模式增产显著,得到示范户的高度肯定。他聚焦主责主业,把所掌握的科技知识播散到广阔的农业天地中去。2014年至2023年,连续10年承办全市水稻新品种现场观摩培训会,接待各类生产经营主体来访观摩1500人次以上。此外,还受邀到芜湖市鸠江区、繁昌区、弋江区对种植大户进行农技知识培训。
履职尽责 做为民发声的“代言人”
2022年1月当选区人大代表后,他多次参与调研防汛抗旱、人居环境整治和再生稻米品牌建设等工作,为湾沚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在历次人代会期间,他建议加强对粮食安全、耕地保护的宣传力度;做好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宣传推介工作,通过播放宣传片、组织现场品鉴活动等方式,扩大名特优新农产品影响力;优化油菜品种布局,延长花期,增强观赏性,吸引更多的游客。
不仅将自己的业务专长融入代表建议中,陶益宝代表更是将暖民心的实事放在心中。经过认真调研,他发现主城区停车难是一个大问题。怎样做到便民利民?他给相关职能部门提出了在车流量大的地区改建、扩建停车位,延长免费停车时间,由半小时延长至两小时,重点路段增加车位供给缓解群众停车难等建议。
三十七载风雨兼程,他是农田坚定的守望者,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实践者,一份份荣誉源自他一心为农的足迹,曾获“安徽省农牧业科学进步奖一等奖”“安徽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种子管理工作先进个人”“安徽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优秀个人”。他也是心怀“国之大者”的人大代表,将一件件“民生小事”当成“头等大事”,用高质量履职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并将接续奋斗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程曦)